• 设为首页
  • 工作邮箱
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办理情况通报(2024年度)
2025-03-18 14:59 来源: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

Aa

字体:
|
|

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办理情况通报(2024年度)


现将2024年12398能源监管热线(以下简称12398热线)工单处理情况通报如下:

一、总体情况

2024年,云南能源监管办共收到12398热线推送的有效信息3015件,同比减少8.14%。

按诉求性质分类,投诉230件,占有效信息的7.63%;举报5件,占有效信息的0.17%;咨询、表扬、求助、建议等其他方面2780件,占有效信息的92.20%。

按反映渠道分类,12398电话2945件,传真0件,电子邮件15件,留言51件,其他4件。(2024收到有效信息情况见表一)

表一 2024年收到有效信息情况

单位:件

反映渠道

投诉

举报

咨询

其他

小计

12398电话

220

1

2205

519

2945

传    真

0

0

0

0

0

电子邮件

0

4

1

10

15

留言

10

0

29

12

51

其    他

0

0

0

4

4

合    计

230

5

2235

545

3015

二、分类情况

2024年收到的有效信息中,电力行业类2910件,占96.52%。

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,共235件。从业务分类情况看,规划和政策方面0件,占0.00%;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方面0件,占0.00%;项目建设方面0件,占0.00%;电力交易方面1件,占0.43%;电力安全方面15件,占6.38%;市场准入方面5件,占2.13%;供电服务方面207件,占88.09%;成本价格和收费方面0件,占0.00%;其他方面7件,占2.97%。(2024年电力行业有效信息按业务分类情况见表二)。

表二  2024年电力行业有效信息按业务分类情况

单位:件

业务类别

投诉

举报

咨询

其他

小计

规划和政策

0

0

0

0

0

审批事项取消、下放

0

0

0

0

0

项目建设

0

0

0

0

0

电力交易

1

0

39

3

43

电力安全

15

1

166

92

274

市场准入

0

4

63

13

80

供电服务

207

0

1596

416

2219

成本价格和收费

0

0

1

0

1

其他

7

0

370

21

398

合计

230

5

2235

545

3015

三、分布情况

各州市按照收到的有效信息数量排序,昆明市、昭通市、曲靖市、大理白族自治州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排在辖区内前8位;按照投诉举报数量排序,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昆明市、昭通市、大理白族自治州、楚雄彝族自治州等排在辖区内前8位。(2024年有效信息及投诉举报排名前8位情况见表三)

表三 2024年有效信息及投诉举报排名前8位情况

单位:件

排序

接收有效信息

接收投诉举报

州市

数量

州市

数量

1

昆明市

627

西双版纳傣族

自治州

41

2

昭通市

450

昆明市

38

3

曲靖市

339

昭通市

35

4

大理白族自治州

250

大理白族自治州

32

5

西双版纳傣族

自治州

227

楚雄彝族自治州

15

6

文山壮族苗族

自治州

184

曲靖市

14

7

保山市

166

保山市

12

8

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

152

丽江市

11

四、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

(一)主要问题

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。反映出电力行业在供电服务、成本价格及收费、电力安全等方面存在不足:一是部分地区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偏低,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。二是部分地区频繁遭遇长时间停电,且抢修响应迟缓。三是部分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或业务能力不足,导致群众在用电或办理涉电业务时遇到困难。

(二)原因分析

经深入分析,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:一是部分供电企业资金投入不足,导致配电线路及配网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进度滞后。二是部分供电企业抢修力量不足或者配置不合理,不能及时抢修用电高峰时期多发的停电故障;三是部分供电企业服务意识薄弱、业务不熟、服务质量不高。

五、处理结果

2024年共收到投诉举报信息235件,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,云南能源监管办对属于监管职责范围的235(受理数)件进行了受理,占投诉举报量的100.00%(具体处理情况详见2024年度分月通报)。

针对群众反映的投诉举报事项,云南能源监管办一是通过解释说明,澄清事实,使当事人消除了误解;二是通过积极协调与督促,加速解决电能质量问题,确保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用电不受影响。三是通过监管约谈、责令整改等方式,督促供电企业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要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